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拔一條河配樂錄音記實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2009年八月,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風強雨大。甲仙鄉小林村小林聚落旁的小竹溪暴漲,水勢竄出公路護欄。村民駕怪手試圖清出水路,但黃濁泥流勢不可擋。八月九日清晨,小林村東北側一千多公尺高而且尚未人為開發的獻肚山因不堪豪大雨而走山,帶著大量土石流衝進小林聚落。有100多戶住家全數遭土石流覆滅,共計491人失蹤。
2013年3月,我為了要製作力州的拔一條河,和助理與拍謝少年們一起到甲仙國小錄製小朋友的合唱。



甲仙是南橫的入口,上去就是那馬夏,穿越後可以到台東。也因為這個地理優勢,在市鎮發展上每個時代他都很重要,所以在鎮上依然可以看見許多日治時代的建築,也有不少稍微不搭的老商店內容,比方說40,50年以上的西服店,中藥行等等。


日治時代南橫林業十分重要,使得甲仙有八成以上是林業地,其他為農業,主要以水果掛帥,芭樂,玉米,芋頭都是強項(我都吃到了,真的很厲害!),也因為這個原因,街道上有超多的冰果室,芋頭冰店,超想去吃的,但都沒開。


隔天一早起床,必須先到小學設定錄音設備,力州約我吃早餐,到甲仙最熱鬧的一條街道上。街道上偶爾能聽見幾句新住民的語言,據說有越南,柬埔寨,緬甸等等。這邊的豆漿10元,漢堡20元,吃飯的時候來了一位柬埔寨媽媽,他知道力州下禮拜要去柬埔寨拍攝最後的畫面,便托他帶東西回去給她媽媽,順便帶東西回來,她說她已經三年沒回家了,不知道他的媽媽現在好不好?

 

這是甲仙國小,我們錄音的地方,校舍在災後重建。一個地方市鎮,人口流失問題的產生真的是環環相扣,這個地方目前小孩要升國中就需要外遷,因為並沒有地區國中銜接,這跟我幾年前去日本長野工作時,當地樵夫他們的生命經驗很不一樣,長野的高原上人數再少的學校都一定保留著,我去那年長野小學應屆畢業生只有兩個,學生總人數8名他們獲得的教育品質也沒有比較差。



我們在一個小時內做完所有的設定,小朋友陸續進來,如果不提起精神,面對小朋友們只要一閃神就會被他們壓過去,他們注意力也會四散,要一直找到梗讓他們專心和有耐心地鼓勵他們面對害羞真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因為我們只有四隻耳機,所以台上一次只能有四個小朋友錄音,當台上的小朋友錄音唱歌的時候,其實現場是聽不到音樂的,這樣才能錄到乾淨的人聲,方便回去後混音和搭配樂團。也因為這樣,所以當台上的小朋友在録唱時,台下的小朋友會看見台上的小朋友像瘋子一樣對空氣唱一些片段,他們就會更害羞,然後沒人願意上台唱歌。


這次的歌是由樂團拍謝少年用閩南語寫的。這些外籍媽媽,在生活上無法用自己的母語照顧自己的孩子們,一來小孩子們聽不懂,二來他們彼此間聽不懂(因為他們來自不同國家),所以閩南語變成他們的最大公約數。新住民的母親們照顧和自己說著不同語文的孩子們,唯一留下對家鄉的線索就是美食,媽媽做很多家鄉菜讓孩子們記得母親的樣子,血液裡尋根的線索。母親們在異國的生活方式,如何在不熟悉的文化環境中天災中站起來,這是一個如美食般繽紛的勇氣故事。


除了熱血的拔河比賽,力州讓我在拔一條河中看到困境中聯繫的那條說不出名字的繩鎖,他並不是只有簡單的親情,毅力,熱血等等這些字眼可以單面向的表達,而是一種更立體,更跨越國族,更人性的想像,就像他說的,甲仙呈現的就是我們台灣的近未來。